爱是光明
—读《童年》有感 朱宏磊
睁开眼,窗帘间射入几丝阳光,把桌角上的那本《童年》照得依然崭新。已不止一次阅读它,第二次品味,又引出昨晚一夜的思考。
这次,我读到的不止是阿廖沙的可怜,和那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,在阿廖沙黑暗的周围,我读到了几丝爱,几丝光明。
虽然阿廖沙的周围是黑暗的,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、乖戾、贪婪、自私;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、自私的市侩,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。但值得他庆幸的是,他有一个爱他的外祖母,一个乐观坚毅、慈祥善良、聪明能干、热爱生活的外祖母。她对谁都忍让,能够尊重一个儿童的意愿,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,她的爱如一盏明灯,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。她有讲不完的故事,正如高尔基在书中写的:“在她没来以前,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,但她一出现,就把我叫醒了,把我带领到光明的地方,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,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,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,成为最知心的人,成为我最了解、最珍贵的人,——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,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。”
文中还有一些有爱的小人物,阿廖沙的伙伴——乐观纯朴的小茨冈;正直的老工人格里高里,快活善良的保姆叶芙盖尼娅,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“好事情”。正是他们的爱,他们带来的光明,给予阿廖沙以力量和支持,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,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、勇敢、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。
阿廖沙就像一朵花,一朵美好的莲花,他出淤泥而不染,因为它受着湖水的滋润,阳光的照耀。
我呢?比起阿廖沙,我自然是好了百倍、千倍,暗暗庆幸,我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、那个家庭。但我们终究都还是普通人,如果有一天,或许我已经历过这么一天,我的这份快乐、幸福丢失了,周围变得黑暗,我想我也会珍惜身边那些爱我的人,那些乐观向上的人,那些黑暗中的几丝光明。
爱是恒久忍耐,又有恩慈;爱是不嫉妒,爱是不自夸,不张狂,不作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处,不轻易发怒,不计算人的恶,不喜欢不义,只喜欢真理;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;爱是永不止息的光明……
评论